導語
Introduction
汽車產業(yè)的向上發(fā)展堪比“馬拉松”,謀求發(fā)展唯有堅持長期主義,切忌心浮氣躁。
(相關資料圖)
作者丨曹佳東
責編丨李思佳
編輯丨靳鵬輝
“中國汽車正在引領世界”、“電動化讓自主品牌有了擊潰合資車企的資本”……也不知從何時起,這些言辭就成了當前最符合時代背景的標語。
從去年的市場風向標愈發(fā)倒向中國,到此次上海車展強勢吸收著全行業(yè)的目光,層層贊美下,隨著比亞迪、吉利等企業(yè)一躍站上了與世界掰一掰手腕的巔峰舞臺,幾乎所有人都認定,事關“中華之崛起”的故事現(xiàn)已在汽車產業(yè)內建起了發(fā)展豐碑。
我們從不否認,因電動化轉型,搶占先機的中國車企現(xiàn)已操起了行業(yè)革命的快刀,因技術紅利的爆發(fā),得到智能化發(fā)展賦能的本土品牌,一個個都有了一大批的擁躉。民族之光比亞迪,頭部新勢力“蔚小理”皆為其中的典型代表。
可事實上,當中國汽車在歷練偉大的同時,未來的走向真的那般絲滑嗎?別忘了,官宣退場的自游家,陷入停擺的威馬、雷丁和恒大汽車,仍再以自己的悲情,提醒著整個行業(yè):高興之余,還需低頭看看自己腳下的路,是否有所踩空。
一如,在即將落下帷幕的上海車展上,我們看到了仰望展臺的人聲鼎沸,看到了頭部新能源企業(yè)集體驚掉了老外的“下巴”,相反,也遇見了創(chuàng)維、大運、遠航等一票中國品牌并不明朗的臉色。
對于這些,有人會認為,這不過是時代造就的參差。在電氣化進程中,總會產生些許插曲嘛。然而,我始終認為,中國汽車要全面實現(xiàn),并不會因為比亞迪等頭部企業(yè)活得精彩而達成。當車市話語權被少數(shù)強者掌握,何時消除那些藏在暗處的糟粕,才是評價中國汽車產業(yè)是否真正騰飛的關鍵。
無法隱藏的憂患
翻開2022年的成績單,再結合今年第一季度的市場表現(xiàn)來看,中國品牌對車市的高速滲透,清晰可見。瘋狂的比亞迪帶領長安和奇瑞等一舉將市占比提升到了50%以上,造車新勢力們也聲勢浩蕩地將自己送入輿論場的正中心,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,各大品牌的增勢并非統(tǒng)一的。
有人囂張地站在行業(yè)前進的最上游,就有人在兩極分化中被市場反復鞭打。
數(shù)據(jù)的確在告訴我們,銷量前十中增速迅猛的均為中國品牌。一騎絕塵的比亞迪之后,奇瑞與MG也表現(xiàn)出了一臉兇相。前三個月的累計銷量,三者分別同比上漲了80.7%、80.5%和57.6%。對待出口業(yè)務,由這三個品牌構成的鐵三角,同樣是那般令人刮目相看。
那癥結究竟在哪兒呢?
仔細看一下報表,在這些催人奮進的高光下,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一季度銷量超過5萬輛的自主品牌中,同比下降的就有吉利、哈弗、傳祺、五菱、紅旗和歐尚,囊括了從民企到央企出身各個類型的品牌。到了新能源陣營,與銷量大增的埃安相對的,亦是銷量不達預期的歐拉、小鵬、零跑等同類企業(yè)。
也就是說,當所有人都在車市歡騰下一遍遍地告訴自己,“中國車市要變天了,傳統(tǒng)合資品牌即將被市場驅逐”,發(fā)生在自主品牌內部的銷量此消彼長,也時刻在戳著我們的背脊說到:未來未至,還需冷靜、再冷靜一點。
還記得,蔚來李斌在不久前的媒體溝通會上的自嘲嗎?
“如果接下來每個月銷量還是1萬輛,自己就得和秦力洪找工作去了?!边@句玩笑有著李斌堅信“蔚來接下來的發(fā)展不會令人失望”的決心,卻也真實透露了新勢力企業(yè)自身、乃至存在于整個中國車市中的一些暗病。
“蔚一萬”是緊箍在蔚來頭頂上的魔咒,又何嘗不是除去那幾個“頂流”之外,大部分中國車企所面臨的問題。
眼下,因比亞迪分外惹眼的表現(xiàn)、和各級細分市場涌現(xiàn)出的活力,讓我們相信了中國力量的可怕,是可以撼動過去近30年所建起的產業(yè)格局。從合資品牌紛紛被電動化背刺中,看到了自主品牌可以彎道超車的希望。但與此同時,我們必須承認,“能否乘著時代的東風,讓所有相關企業(yè)站上世界競技場”并不是一個有著肯定答復的課題。
中國汽車究竟在全球市場扮演著怎樣的角色?以電動化轉型為背景,中國企業(yè)的確為海外汽車巨頭做出了表率。只是,當滋長于每一家企業(yè)內部的隱患一天沒被市場整體向上的趨勢消除,包括頂流在內的自主車企未將旗下業(yè)務完成一致對外的整合,有些話還是不宜說得太滿。
中國汽車要在世界立足,不能只靠比亞迪、吉利等少數(shù)幾家大勢企業(yè)。而后者要完成對產業(yè)格局的重建,亦需完成對歐 美日( 參數(shù)丨 圖片)市場的大范圍滲透。在這個節(jié)骨眼上,“不出錯”對于各個自主車企來說,執(zhí)行起來本就很難,那在高唱贊歌的輿論氛圍下,時刻保持自省更不見得是一件易事。
“沒有誰能永遠站在光里”
自SUV黃金十年于2019年結束后,“洗牌”就成了車市變遷的主旋律。
期間,甭管何種原因,隨著幻速、力帆、華泰、眾泰、夏利、哈飛、昌河等傳統(tǒng)中國品牌的死去和離開,中國車市算是為發(fā)展打掃出了新的戰(zhàn)場。但搞笑的是,往后的三年間,蹭著國家對新能源發(fā)展進行大力補貼的浪潮,層出不窮的新興車企,又讓中國車市充滿了烏煙瘴氣。
時過境遷,靠著市場的自凈能力,投機者還是被行業(yè)肅清。如今的中國車市看似也進入了一個全民皆戰(zhàn)狼的新階段。但說實話,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高光,一個時代也有一個時代的陣痛。
身在第一梯隊的中國車企不斷蠶食著原先屬于合資品牌的市場,另一邊也堵死二三線品牌的活路。中國車市是很大,大到可以給任何一家取得地方信任的車企一點生存空間??煽傮w來說,兩極分化的弊端亦是肉眼可見的。從多品牌戰(zhàn)略的大肆發(fā)布,到戰(zhàn)略路線的搖擺,一家各有一家的打法,無比凌亂。
也許這一切恰好驗證了,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曾在一次汽車論壇上給出的判斷,“未來競爭會比今天更加激烈,未來5年時間內,中國市場上的中國品牌,存活下來的可能只有5家,而6到10名可能生存下來,但活得并不滋潤?!?/p>
加之,參考李想近日在朋友圈提出“NEV的五大常任理事品牌也將會在2025年前誕生”的觀點,為了在這場生存戰(zhàn)中活下去,動用一些非常手段,對于廣大的中國車企而言,很是稀松平常。就像,開年至今的價格戰(zhàn),其目的不就是放棄利潤,不顧一切地搶占市場份額嗎?
奈何,真實情況卻是,只要比亞迪動一動手指,和合資品牌大感不妙一樣,其他中國車企也真的難掩輕松。如果長此下去,忽略戰(zhàn)略定力,盲目跟風,是否就意味著,本就弱勢的品牌將只能蜷縮在市場一角?而當多元競爭的格局消失,被強者壟斷的市場也就失去了活力?屆時,再談對外擴張,還能否如愿嗎?
當然,中國車市的殘酷本就有著弱肉強食的一面,任何一家因此死去的車企都不值得同情。巨大的市場容量也決定了,具有市場壟斷力的企業(yè)并沒有那么容易出現(xiàn)。比亞迪們能這個時候,成為中國汽車的力量擔當,并非運氣使然。
但講真,回顧中國車市20年多來升級打怪的歷程,我們總能發(fā)現(xiàn),好像沒有一家中國車企能始終保持對市場的敬畏。一帆風順時催生的浮躁,總會在某一階段成為進階的絆腳石。
所以,今時今日,當事關中國汽車的故事開始被繪上了征服世界的底氣,打壓和唱衰外資品牌成了輿論基調,我愈發(fā)覺得,“中國汽車”還未到久安時。
由歷史的經驗教訓所總結的,“汽車產業(yè)的向上發(fā)展堪比‘馬拉松’,謀求發(fā)展唯有堅持長期主義,切忌心浮氣躁”從不會是無稽之談。而這對于距離盈利還有一段距離的新勢力,和大部分還靠著母公司旗下合資板塊掙錢去謀求發(fā)展的自主品牌,更是如此。
|曹佳東|
血液中流淌著汽油,
唯快不破!
THE END
微信號|iAUTO2010
2023∣格局與趨勢(上):活著
2023∣格局與趨勢(中):生死三季度
2023∣格局與趨勢(下):汽車新冷戰(zhàn)
關鍵詞:
Copyright (C) 1999-20120 www.manadcn.cn, All Rights Reserved
版權所有 環(huán)球快報網 | 京ICP備2022018928號-24聯(lián)系我們:315 541 185@qq.com